作為志愿者的張云閣去看望老人
在感王鎮他山村,“云閣診所”是村民們身體不適之時,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就醫地方,不僅因為診所的主人張云閣醫術精湛,更因為他有著一顆大愛之心。
張云閣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父親張忠仁是遠近聞名的醫生,苦鉆醫學服務鄉里妙手仁心,曾經獲得 “全國百名模范醫生”“海城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受父親的熏陶和言傳身教,張云閣從小就立志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醫生,救死扶傷服務大眾。1990年夏天,張云閣接過父親的衣缽,開始鄉醫的生涯,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潛心鉆研醫學,參加成人高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沈陽醫學院的畢業文憑。
在從醫近30年時間里,張云閣始終把“救死扶傷服務大眾”作為人生與職業的準則,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尊重。他經營的感王鎮他山“云閣診所”每年免費為貧困戶診病及送藥的費用達萬余元。張云閣說,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最高興的事就是鄉親們都有好身體,讓鄉親們更健康,遠離疾病。一位家境不好的大爺帶著幾十塊錢來診所看病,卻不慎將錢丟失,張云閣耐心為老人診治并贈送相應的藥品,臨走時笑著囑咐老人:“大爺,您下次來就別帶錢來了,丟了多心疼啊,我給您免費看病。”花園村有一貧困家庭的老婆婆腿腳不好,來診所看病時,張云閣不僅免去了所有費用,還親自上門為老人診治,每次去都給老人帶去幾百元的藥品和生活用品。這樣感人的場景在“云閣診所”時常出現,良好的醫術與醫德,使張云閣獲得周邊村民的稱贊與感激。
愛心無界,張云閣在朋友圈中看到海城愛在行動愛心團隊經常走訪慰問幫扶弱勢群體的消息后,馬上加入,盡管診所的接診患者很多,但他還是盡量抽出時間參加團隊活動。張云閣說,以往他牽掛的是來診所看病的患者,成為一名志愿者后又接觸了許多貧困家庭和需要幫助的社會弱勢群體,雖然生活更加忙碌,但他覺得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在貧困病患家庭和貧困學生家庭中,張云閣不僅與隊友們出錢捐物,還靠自己的醫術,為老人和患者診治。義務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現場,總會出現他的身影,作為一個醫者,張云閣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城市文明義務宣傳的活動現場,張云閣雖然年近五十,但身穿紅馬甲積極宣傳,仿佛回到了青年時代。
作為一名鄉醫,多年來張云閣為許多鄉親診治,看到病愈后的鄉親們,張云閣總會感覺收獲滿滿。作為一名志愿者,張云閣正在用他的一言一行溫暖著更多需要幫扶的人。張云閣說,他的目標是幫助更多的弱勢人群,他也將盡其所能,做一個光榮的無私奉獻的志愿者。 (海城市報)